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社会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且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结果,离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便无从谈起。如果说早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只能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正确认识,那么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只能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
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由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较过去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存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力”的矛盾还没有达到“社会革命的时代”就要到来的程度,它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肯定要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过去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时间要长得多。这也证实了马克思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论断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有充分的认识。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所说,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
其次,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在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的东西并没有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它的种种新变化中找出那些规定着资本主义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没有变的东西。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有制的多样化和股权的分散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地位,他们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扭转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势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变,而且在向世界范围扩展,马克思揭示的资本运动必然带来财富在一端积累,而贫困在另一端积累的规律,在世界南北贫富分化的严酷现实中继续得到充分显示;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等等。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后限度,就是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因而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尽管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重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在当代经过局部调整有所缓和,然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趋于灭亡的必然性仍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作用。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论经历多么长久和多么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必然性终究会变成现实。
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资本主义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扬弃,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的形式”和完备的物质基础。当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般规律与具体过渡形式的统一。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不容怀疑的,但是,资本主义究竟何时过渡和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根据资本主义新变化,不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未竟课题。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增强了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带来了更多、更强烈的自我否定因素。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